驻村干部主动作为 包菜种出大收益
10月18日,依安县兴旺村的田垄上仍留有丰收的余温,最后一批装满包菜的拖拉机轰鸣着驶出村庄,卷起的尘土里裹挟着村民们的欢笑声。国网依安县供电公司兴旺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蔺春泉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长舒一口气:“第一年试种就见了实效,乡亲们的腰包鼓了,明年咱们的产业规
10月18日,依安县兴旺村的田垄上仍留有丰收的余温,最后一批装满包菜的拖拉机轰鸣着驶出村庄,卷起的尘土里裹挟着村民们的欢笑声。国网依安县供电公司兴旺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蔺春泉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长舒一口气:“第一年试种就见了实效,乡亲们的腰包鼓了,明年咱们的产业规
10月24号上午,陕西咸阳旬邑县清塬镇53岁的李某某在自家玉米地收庄稼时,地头突然塌方。她开着三轮车走了之后就没了消息,三天过去了还没找到人。现在她家的地头堆着土,玉米杆全被埋了,她的车歪在路边没人动过。
最近打开后台,全是农村老乡的留言追问:“听说2025年村干部要卡年龄了,超龄就必须走人?村主任还有年龄天花板?” 这消息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不少老村干部心里犯嘀咕,年轻想参选的也摸不准门道。今天就结合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各地刚出台的最新政策、实际换届案
眼下正是全国各地农民朋友收玉米的时候,由于前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降水天气,导致玉米收割延迟,对收玉米带了不小的困难。
大家好我是老周,感谢大家阅读我写的文章,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赞,我是专门用大白话给大家分析社保、医保等民生政策的,关注我不迷路哦。
最近回村办事,明显感觉村里的氛围不一样了:以前村口大槐树下总聚着人打牌,现在改成了跳广场舞;村头那家准备办满月酒的,也悄悄把二十桌的计划砍成了五桌。跟村干部闲聊才知道,不是大家突然变低调了,而是有些活动现在明确要求暂停、取消,村干部得带头落实,咱们农民也得主动
“以前总觉得镜头前带货是大主播的事,今天亲手试了才知道,咱村的柑橘、青蛙也能在直播间‘C位出道’!”近日,万州清潭村村委会热闹非凡,白羊镇“一村一主播”人才培育计划正式启动,参训村干部牟莎莎举着刚调试好的手机支架,难掩兴奋。30名村干部变身“新农人主播”这场专
大家好,我是栗子,每天都在这儿跟大家聊农村里的实用政策干货——像村干部选举规则、乡村发展政策、农村权益维护这些跟咱们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内容,都是我一直聚焦的赛道。
你知道吗?有些演员的名字能够直接让我们的脑海如电影般运转,浮现出一个个经典角色。张国强,就是这样一个名字。提到他,八零后、九零后脑子里大概率会冒出《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连长高城,嘴硬心软的硬汉形象,多年过去,依然像钉子一样牢牢扎在集体记忆中。但要是翻开张国强的
刚拎着行李箱扎进村里的驻村干部,多半揣着股“大干一场”的劲儿:想立刻搞产业、修设施,恨不能三天就让村子变样。但村里的老支书常说:“新来的干部,先别急着踩油门,得先看看自己在哪个车道上。”这话里的“定位”,藏着驻村的入门密码。
最近村里的闲话又多了起来,不少人聚在村口小卖部议论,说村干部干到60岁就得卷铺盖走,以后再也见不到熟门熟路的老支书老主任了。这话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有人说镇里已经下了通知,超龄的村干部这届任期一满就必须退。
刚接到“驻村干部上讲台”任务的小李,抱着笔记本蹲在村头小卖部愁:“总不能上去念政策文件吧?老乡听得打瞌睡咋办?”别急,驻村干部的讲台不是“官方发布会”,是“田间地头经验分享会”——核心就四个字:说人话、讲真事。咱把讲台内容拆成“必讲项”“加分项”“避坑项”,看
在萍乡武功山万龙山乡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一部手机、一个支架,成了一群妇女村干部的“新农具”。镜头前,她们一边熟练地展示土特产,一边热情介绍家乡风貌,引得不少网友点赞:“这些村干部‘豁’得出去,家乡的农产品更‘走’得出去!”
贵州姑娘小琳(化名)去年被公司裁员后,干脆打包回村躺平,每天睡到大中午,醒了刷手机、晚上跟朋友撸串,这一躺就是6个月。可没等她歇够,村委干部每周都上门“唠嗑”,成了村里重点关注对象。别觉得村干部多管闲事,背后的原因,戳中了太多返乡年轻人的现状。
现在网上那些专家,一开口就是厕所改造、直播卖货、秸秆还田,说得挺顺,可一提到村干部贪钱、补贴被截留,就闭嘴不说了,有个经济学家写了三篇长文教农民开网店,网友问他基层腐败怎么管,他只回一句系统复杂,然后就不吭声了,还有教授讲空心村为啥没人住,却对村干部权力没人管
从身份本质而言,村干部虽头顶 “干部” 之名,却与传统意义上的体制内干部存在显著差异。他们扎根于村民自治组织,是村民们依据民主程序推选出来,负责打理村级各项事务的 “当家人”。与身处国家机关、纳入正式编制体系的干部不同,村干部的权力根基源自村民的信任与托付,日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推进,帮扶政策体系正从脱贫攻坚阶段的托底型向乡村振兴阶段的发展型转换,驻村干部队伍也随之进入转型调整期。这轮调整绝非"退场",而是顺应乡村振兴新阶段需求的战略性转型,不少驻村干部已经通过三条清晰路径找到新
镇里的年轻干部小王最近总被家人追问:“听说驻村干部要大调整,是不是要被裁了?”这事儿不光小王纠结,不少基层干部都在传“驻村要退场”的说法。其实这完全是误会,2025年的驻村干部调整,根本不是“清人减员”,而是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后的“精准换血”——从过去脱贫攻坚
上个月回农村老家,刚进村就看见村口围了一群人,吵吵嚷嚷的。走近一听才知道,村里要修一条通镇的水泥路,村干部说“占地的农户没补偿,每家还得凑500块修路钱”。有户老人不乐意,说“去年邻村修路,占地给补了钱,也没让村民掏钱啊”,结果被村干部怼了句“咱村情况不一样,
年薪8万招不到一个大学生村官!2025年乡村振兴最魔幻的现实:一边是千万新知青抢着下乡创业,一边是部分村庄连个靠谱的村干部都选不出来。最近跑了几十个村子调研,老乡们掏心窝子说了大实话——这届村干部要是没这4把刷子,趁早别干!